关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桐城八中阳光教育侧记
发布日期:2019-10-09
2018年6月7日下午,浙江金华一名17岁的高中男生因学习不好被家人责骂,冲动之下拿起鞋柜上的榔头砸向亲生母亲,致其倒在一片血泊中死亡。
2019年4月17日晩上,同样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男生,在车来车往的上海卢浦大桥上,含着泪水纵身一跃,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画上了冰冷的句号。
心理学家据调查研究发现,抑郁症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高中学生的发病率为0.4%~8.3%。郁闷、颓废、烦躁、焦虑、自负、自卑、厌学、社交恐惧等都是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高中是人生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特殊阶段,学生处在青春期和叛逆期,自我意识发展急剧膨胀,易敏感、自尊心强、情绪波动明显,加上高中生活节奏紧张、学习压力大、活动空间局限,学生在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上往往有很大困难,因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尤为重要。
青少年普遍存在的这种现状,桐城八中高度重视,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付出实际行动彰显落实。
学校成立专门的德语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自负责,狠抓落实,既重过程,更重结果,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确保学生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确保学风、校风纯正。
1、建章立制,建立优良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高中生平时的活动局域以学校为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和老师应予以高度重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是优质的土壤,有利于学生的心灵汲取健康的营养。
学校首先建立相关德育管理和运行制度,政教处、年级部、团委联合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并积极开拓渠道,创新德育模式。为此,学校建立专门心理咨询室,指派专任心理辅导教师坐班,疏导学生心理障碍,解除学生心理负担;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在学校心理教师的统一部署下,由班主任统一授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举办全校性心理健康讲座,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和高一级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来校指导;开展问卷调查,同学之间互相反馈信息,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知并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发挥授课教师的能动性,及时捕捉学生心理上的波动,确保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学校予以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无形中向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
2、鼓励家长积极配合,从正面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一环,人们常说,父母行为是因,孩子的发展是果。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曾说过:父母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家校联动,齐抓共管,是我校德育教育的基本举措。
高中学生乃至家长最重要的话题是高考,因为高考直接影响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发展。所以,很多家长把关注点都放在孩子的分数上,无形中给予孩子很大压力。在孩子成绩下滑时,许多家长更是失望焦急,口不择言,甚至予以严惩,很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桐城八中不仅要求每一个班级设立家长微信群,便于家长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与交流。还创设微信公众号,由学校成立的新媒体工作室,指派专人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时发布学校政策与制度,定时发布与心理教育、德育管理、安全教育、学习方法指导等相关的文章、举措、评论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家长积极宣传,并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趋向完善。
高中生已接近成人,有独立的人格和感情,家长要学会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相处,尊重并信任孩子,正面引导教育,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打造融洽的亲子关系,让温暖的家庭成为孩子心灵的避风港。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全面释放心理压力。
高中生应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在学习上,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在生活上,学会科学安排学习时间与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因为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健康心理的保障。
在学生心理自我疏导上,学校通过班会课、宣传栏、LD电子屏、广播站、宣传标语、课外读本等多种形式,告诫学生:在出现焦虑、苦闷、彷徨、失望、厌学等不良心理迹象时,试着用一些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听一首动听的曲子、看一本喜爱的杂志;或者去操场跑跑步,多交一些性格开朗的朋友,倾诉自己的心事;或者看一部励志影片,帮助自己找回自信;或者主动与心理辅导教师坦诚交流,与老师、同学面对面沟通等,竭力让自己达到情绪上的宣泄和释放,从而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增强自信。
对外界的精神刺激与压力,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适应能力。内心的强大是学生快乐学习、热爱生活的要素。爱迪生说过:“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阳光教育,只有让学生的心灵洒进阳光,他们才会有更明亮、更美好的未来!保持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桐城八中不变的承诺。(桐城八中 江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