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学教研 >
地理组余海华老师举行公开课教学活动
发布日期:2021-09-30

授人以渔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记余海华老师《构造地貌的形成》公开课教学活动

为了进一步适应高中地理学科的课程改革,提高地理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校地理组积极开展组内教研活动。2021年9月28日下午第一节课,我校高二年级余海华老师在棫朴楼一楼合班教室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心准备的、高质量的公开课。本节课的课题为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的第二章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堂伊始,余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张喜马拉雅山脉的航拍图片,在感叹其雄伟壮观之余,引入材料“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并设置问题:①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②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③它属于什么地貌?
随后余老师指出,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只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角,国内和国外还有许许多多壮观的地貌景观,随后利用多媒体继续展示华山、庐山、泰山、四川四姑娘山五色山、吐鲁番盆地、准格尔盆地、塔吉克斯坦的喷赤河谷、奥地利的齐勒河谷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由此展开新课教学。

 

接下来的教学中,余老师灵活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方式推进教学,如充分利用教具——橡皮泥演示褶皱的形成与演化: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展示岩层的形成及其新老关系、分别对岩层施以压力和张力并观察地貌变化,尤其是观察背斜顶部的裂纹更利于理解“地形倒置”;再如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断层的形成过程;还有电子白板展示华山、庐山、泰山,引导学生小组探究其形成过程并在电子白板上画图演示等等。
本节课从创设问题情境到原理知识的学习,再到情境问题的解答,教学过程中各活动设计连贯。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整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纵然大自然有鬼斧神工,但其塑造的地貌也是有迹可循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能透过地貌景观看到其形成原理、规律和实践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从区域认知到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全方位培养学生素养,实现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上一篇:恰是乘风破浪时,直挂云帆再远航 —记我校英语组骨干教师赴太湖朴初中学参加新课程新教材现场培训活动
下一篇:精研创新课堂,落实核心素养—记余双红老师公开课教学教研活动

管理登录    |     学校概况    |     党建工作    |     德育之窗    |     教学教研    |     后勤总务    |     学生园地    |     校园动态    |     通知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