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叶佩老师举行公开课教学
发布日期:2023-04-27
4月19日下午,高一生物组叶佩老师公开课如期举行,参加听课的有年级部杨部长、安庆市物理骨干教师金行老师和生物组部分老师。课后及时开展了评课。
重温科学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过程。叶老师抓住了这一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极好机会,并做了积极有效探索。纵观整节课,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节奏紧凑
复习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因子即基因)、果蝇杂交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组成成分(DNA和蛋白质),提出问题:遗传物质是DNA还是的蛋白质?激发思考、导入新课;随后,遗传物质应该具备的特点、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猜想、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肺炎链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内容有序展开,环环相扣,过度自然,衔接紧凑。
二、教学方法选择得当,效果良好
本节课教材内容以科学史为主线,通过展示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设置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尝试揭示实验现象;教师适时对两种类型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体内与体外转化实验等进行比较,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学生认同对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T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因其微观、动态变化等原因,学生难以想象、理解,动画视频的播放,巧妙化解了这一难点。
三、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落实
分析蛋白质、DNA的结构,判断其是遗传物质的可能性;分析T2噬菌体的组成与结构,认同科学家选择T2做实验材料的原因,生命观念悄然形成。设置问题串,引导思考;比较、归纳,得出结论,有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重温科学探究历程,有利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四、教学基本功底扎实
课件设计合理,媒体运用娴熟;板书工整、设计合理;语言表达清晰、教态自然。

上一篇:英语组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
下一篇:化学组汪李红老师执教公开课